1月13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云发布典礼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路侃、于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李树峰、张德祥、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杨晓雪,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的评委、优秀作品作者代表和文艺界嘉宾等100余人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云发布典礼活动。
董耀鹏为优秀文艺评论著作作者代表颁发啄木鸟杯和荣誉证书
夏潮为优秀文艺长评文章作者代表颁发啄木鸟杯和荣誉证书
彭云、谢力、向云驹、傅谨为优秀文艺短评文章作者代表颁发啄木鸟杯和荣誉证书
典礼上宣读了《关于表彰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的决定》。徐粤春介绍,本届推优活动作品经过推荐单位按名额推荐和中国评协会员自荐,共收到作品705份,其中著作76部、长评442篇、短评187篇。推优秉承坚持导向、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最终推选出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优秀文艺长评文章15篇、优秀文艺短评文章15篇。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云发布典礼现场合影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热切关注。本届推优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导向更加鲜明。报送作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倡导“批评精神”,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将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有力彰显文艺评论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中的担当作为和职责使命。二是时代感更加突出。本次推出的优秀评论作品聚焦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以及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等重大主题,注重评论的问题意识、前沿意识、创新意识,关注评论的可读性、传播性、影响力。此外,还推出了聚焦传统文艺美学、中外艺术思想、近代艺术思潮,以及聚焦新时代的文艺理论评论作品,注重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评论的时代感、现实性更加突出,对当下的文艺发展具有较强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三是参与更加广泛。今年推优面向中国评协会员开通了自荐通道,同时增加了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各成员单位和部分中央重点新闻单位按名额推荐,充分发挥文艺评论阵地的参与积极性。总体申报数量是去年的1.3倍,吸引了媒体界、学界、业界老中青三代评论工作者特别是业界资深评论家的踊跃申报,其中有不少是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些作者是相关文艺学科带头人、相关重要文艺组织负责人、相关重要文艺媒体人,充分展现出推优活动在文艺评论界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艺术学理论等领域,旨在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推优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16年至2021年已成功举办六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激励”的要求,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开展了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活动。经初评、复评、终评,决定对《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等5部著作、《〈觉醒年代〉:可见的形象与返魅的思想,影视剧如何呈现思想史?》等15篇长评文章、《2021年中国电视剧:深刻反映伟大时代精神生动描摹人民美好生活》等15篇短评文章进行表彰。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以“感物兴情”为主线,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发生论,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品格有重要理论价值。从“感物”的哲学基础到类型方法,作者开展了颇具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的深刻论述。该书文献资料丰富,逻辑严谨,立论坚实,使感物美学以厚重透辟的学理架构,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拓了一片理论新景观!
作品:《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
作者:冯长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副主任、教授
出处: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年7月
推荐单位:《人民音乐》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围绕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音乐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对其发展规律与总体特征作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音乐启民思潮”“音乐的主附关系”等原创概念。全书史料丰富、论述严谨、史论结合、观点明确,充分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史学品格和研究思路。这既是一部高质量的音乐史书,也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理论著作。作为研究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的专著,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分析线索。
作品:《中国新时期文学自信力》
作者:聂茂,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
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推荐单位: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力图从中国经验和中国精神的高度探寻新时期文学在当今世界中的意义与贡献,有创意地提出“文学自信力”概念,并在此视野下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主要文学思潮,统摄、整合文学发展成就和一般规律性认识,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展现了我国文学勇于探索创造的文化主体性,对新时代中国作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用文学的光芒照亮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作品:《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
沈曾植书法研究》
作者:王谦,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
书法理论研究所所长
出处: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3月
推荐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从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书法家沈曾植的书法研究切入,对沈曾植作为“学术通人”在传统学术诸领域的全面素养和造诣作了系统梳理。同时结合其治学之路,对其在书法理论、创作领域的成就特别是晚年书风的形成与深厚学养之间的多重回互关系作出了有深度的阐释。该书文献翔实,论述清晰,显示作者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治学能力。
作品:《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作者:于平,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名誉院长、教授
出处:上海音乐出版社,2021年12月
推荐单位:中国舞蹈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写作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以爬梳古今中外艺术理论家、舞蹈理论家的思想为依托,探寻蕴含在中外舞蹈史中的“舞学”理论,以形成对当代舞蹈整体文化的反思,彰显“舞学”的生命力;同时在各家思想中寻觅史与论的双向建构,串联起“舞学”思想的美学与艺术哲学、创作理论与批评理论的逻辑理路,为当代中国“舞学”思想库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本书游刃有余地将哲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融汇于丰富的史料文献当中,将论题的思辨纳入“舞学”思想层面推进阐发,从而形成了一套贯通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舞学”思想体系。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独特的角度对历史正剧《觉醒年代》展开分析和探讨,并从影视剧如何呈现思想史这一明确而又重要的问题意识出发,对《觉醒年代》的创作目的、叙事策略、美学追求、情感力量以及历史表达和思想场域等方面予以生动阐发,观点新颖,颇有见地。全文语言灵动、逻辑谨严、气势夺人,显示出较好的学术功底和文艺批评才能。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曲艺各曲种具有内容共生互文的显著特点及传播的活态性,深入揭示了政治、哲学、伦理等多层面的人文价值,有力回应了一个既具现实性又具理论性的问题:曲艺这门古老艺术如何成为当代文化符号,并得到这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民群众的喜爱。该文提供了曲艺研究的诸多新角度,对当下的曲艺发展也多有裨益。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近年迅猛发展的杂技剧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针对“杂技性”和“杂技剧”的关系等问题,开展归纳、辨析、探究、反思,不仅为推动中国“杂技剧”的深入研究乃至于理论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对于当代“杂技剧”的创作也具有参考价值。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理解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发,对增强文艺评论的权威性提出了三点主张:一是提升批评的专业性和价值判断力,二是在紧紧把握时代中引领社会风尚,三是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政治站位。这些主张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提升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文章立意高,观点明确,现实意义突出。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针对国家大剧院复排改编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做法,论及音乐经典的历史本质和文化依据,并批评改编版背离原作的经典核心——音乐的民族特色,失去了作为历史经典的根本特质。该文从历史经典的本质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提出尊重经典、守护经典的重要性。全文有理有据,面对权威机构敢于提出批评,是近年来较少见到的高质量的音乐评论文章。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在对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的宏观考察中,敏锐提炼出小说表现美学中的轻逸化特色,发现了新世纪文学在日常书写中蕴含的意义和历史变动、矛盾和理想情怀,体现出文学在多样性与主流价值、主流价值与人民性上的统一,扩大了主流价值创作的美学领域。该文既有小说评论的具体性和针对性,更有自觉的批评理论意识,在揭示新世纪小说审美追求特色的同时,兼具有文学史的评价,案例点评、理论分析都有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深刻性,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创新努力,在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相当的价值。 评委推选意见:舞台表演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及其有效性是极具挑战性的艺术话题,本文在深入研究1935年梅兰芳访问苏联的经历与影响的同时,将1926年日本歌舞伎访苏演出纳入考察脉络,并从两者比较中观察认识梅兰芳访苏这一重大跨文化戏剧交流事件,由此思考东西方表演艺术交流与对话的各种路径及其效果。该文观点新颖而具有说服力,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入了解历史,对当下中国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具有强烈人民性的重大主题文学创作给予充分关注,体现了文艺评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文聚焦脱贫攻坚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突出探讨了乡土小说新变的时代内涵及丰富性,彰显了文学创作的现实关怀精神,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小说的文学创造性和对乡土小说的发展。该文主旨鲜明,行文成熟,同时指出作品的一些弱点不足,体现出文艺批评诚实、诚恳和专业的态度。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人类文明及社会心理的角度,结合现代语境下普遍的乡土意识、怀旧表达及疏离的生命体验,对包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诗·中国》《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乡愁叙事及其意义生成展开较为深广的分析。尤其是从叙事主体、叙事主题和叙事空间三个维度,探察这些节目中的乡愁叙事对当下中国家庭结构、集体记忆和三重空间的建构机制,阐述家国情怀之间的文化归属及同构心理,结论富有启发性。本文理论基础扎实,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充满知性与诗性的魅力。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深入研究了20世纪30 - 40年代以延安摄影(照相与电影)为代表的革命摄影文化的建设,介绍了延安时期的摄影队伍,讨论了以摄影开启的革命视觉文化的创造,分析了延安时期摄影与党的文化政策的关系。全文以史带论,以“人民之眼”点出了延安摄影的红色文艺的核心价值,通过对新情感结构、新生活、新风景、新革命人的思考,阐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党的文化政策对中国新摄影方向的重要意义。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秉持客观、清醒、冷静的叙述立场,凸显了舞蹈评论中常常易被忽略的真相和过程,即如何从“舞”转“文”,由“识”而“述”的上升之道。正如作者所言,文无定法,评论写作也需要不断尝试和验证,舞蹈评论的实践性就在于从不同的路径通往舞蹈审美的理想境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背景下,重新发现一度被遮蔽或狭隘化的新中国17年文学与世界关系的价值。文章以一份报纸、一本刊物的世界书写动态变化为例,实证化说明了新中国的对外视野逐步多元扩大,自主意识逐步清晰,融入世界逐步推进。文学创作表现了“人民”视野的世界交融,视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亲和为本源性感受,展示出新中国建设世界关系的方向。“人民”视野的挖掘、重现和强调,反映了当代文学重构历史的强大动力和理由,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一种高指标性显示。这是本文在主旨表达和问题意识上的突出贡献。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的文本分析,提出中国电影营造出与古典艺术精神同质异构的美学意义空间。作者在中国电影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相互关联中确立了以修竹比德角色人物的君子品格、以山之大小譬喻人之长幼尊卑、以水指向明心见性的象征主义表现方法。同时借鉴了西方电影理论中关于“暗示就是原则”的美学思想,强调通过影像赋予山川、竹林、江水等自然景观以诗意的隐喻,呈现出东方古典美学的艺术风格,进而实现了中国电影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延长线上的一次历史整合。 评委推选意见:作者不受“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遮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发现中国现当代文艺与社会政治的密切联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的一致性,创造性地将“党史文艺”美学特征总结为追求史传性的宏大叙事、塑造完美崇高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书写悲壮的正义伦理。文章立场鲜明,观点突出,富有创见。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是一篇现象分析文章,作者把20世纪上半叶摄影与美术在中国的路径转化现象加以发掘和对比,指出摄影“中国化”的典型路径是模仿文人画,“美术革命”论以西方写实主义为进步与科学的象征从而选择新路径,并沿着摄影与美术的本体规律,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二者的影响和比照中,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必然性。该文立论新颖,论证扎实,对当下摄影和美术创作仍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高质量演绎百年党史”、“解题式叙事聚焦乡村振兴”、“垂直化题材观照现实生活”三个方面,对2021年中国电视剧创作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评析。作者提出面对新的历史定位和新的时代潮流,“电视剧艺术更要高举精神之旗,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精神力量”。该文视野宏阔、分析透彻、点面结合、见解独到,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综评性评论。
作品:《构建动物叙事的崭新话语体系》
作者:陈佳冀,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中文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出处:《文艺报》,2022年4月
推荐单位: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较为新颖的文学视角,将文学的动物叙事延伸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课题,扩大了文学视域,也触发有关人性、文明、平等、善性等现代性话题的思考,彰显动物叙事在丰富心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文化支持方面的意义。评论视野开放,兼及历史与时代、中外文化、民族民间文学与文学的现代转化,分析开阔,富有启发价值。 评委推选意见:“传承人口述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中国经验。本文梳理了传承人口述史中国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几个重要关键节点,揭示出抢救性保护的方法论意义。文章言简意赅地讨论了传承人口述史面临的传承人概念、传承人访谈、访谈信息整理、口述史档案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处理原则,并上升到科学保护、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非遗保护的科学体系”的宏大构想,显示出作者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和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格局的深刻领悟,是一篇具有理论张力的优秀文章。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围绕如何培养符合实际的文化自信立论,在简明清晰的文史论证中说明鲁迅因真正的文化自信而广受中国和世界文化界的崇敬。在对鲁迅典型文本的分析中,总结出鲁迅的自信就是批判阿Q式没有脊梁的盲目狂妄的自信,从而提出弘扬鲁迅精神,树立真正切实的文化自信。文章体现出现实主义和实事求是精神,引证丰富,议论风生,话语晓畅,言简意赅,对于全社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马伯庸小说的成功改编入手,深入分析了马伯庸作品中对超量信息和历史资源的借用,包括其雄心勃勃的跨媒介马伯庸宇宙的建构,使其作品成为市场寄予厚望的IP资源。与此同时,作者指出在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逐利的双重力量的助推下,马伯庸配方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并且从中引申出当代艺术创作在整合不同文化资源以及借鉴传统文化时所要注重的相关问题,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性。 评委推选意见:喜剧深受群众喜爱,但有关喜剧的研究及评论是众说纷纭的难题。本文用短小精悍的论述,揭示了当代中国各类喜剧节目的优势与特点,亦不讳言其中不足。同时结合具体分析,提出了促进喜剧类节目健康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寓论于评,见微知著。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作了四点阐发,一是人民性和快乐奥运理念,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特色,三是疫情防控与体育竞赛相协调、中国人民与世界互爱互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四是体育竞技场成为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舞台。这些阐发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冬奥会对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所作的独特建树。文章选题现实性强,概括准确,说理清晰,文笔晓畅,具有说服力。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当前红色文创活跃现象给予了敏锐关注和充分肯定。文章以广阔的视野,观察红色旅游热与红色文创热的互动现象,从全国各地众多红色文创成功案例中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指出红色文创创新的三大新路径。该文以清新的文笔、丰富的细节、敏锐的思考,带给读者一个重要的文化观察和结论: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是文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重要范式。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透视艺术创演中作品、演员、观者三个维度,阐释了艺品、人品双重塑造中必须始终观照观众的体验和需求,才是新时代曲艺工作者敬重舞台、敬重艺术的努力方向。这不仅戳中了当下“饭圈文化”崇尚“流量明星”“网红明星”乱象之根源,而且揭示了曲艺工作者应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艺术负责的鲜明态度进行艺术创作之本质,具有较强的创作引导价值。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用思辨的语言方式,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技术变革给摄影行业带来的摄影记录性与纪实摄影概念混乱的现象,进而对摄影人印象中的“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分类提出质疑,对一味以内容数量大来加持纪实摄影却不注重视觉语言锤炼的现象、对新世纪以来纪实摄影的“老”“新”“泛”等现象展开辨析和批评,提出要以动态、开放的意识对待纪实摄影的内涵与外延演化,具有一定启发性。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紧紧抓住话剧创作特点,通过细致剖析《路遥》主创在多重空间、多个意象、多种情感等方面叠加交错的设计与运用,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全剧如何运用舞台语汇并有效调配戏剧场面来立体展现主人公路遥的创作境界与人生境界,也揭示了该剧何以能给予观众震撼的创作思路及呈现方法。文章阐述清晰,融汇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思考,是一篇优秀的戏剧短评。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一系列文学纪录片纷纷被“刷屏”说起,对纪录片及其编导关注优秀文学作品和作家背后的美学与思想追求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深入分析。文章对作家因不习惯镜头而无意流露出的“羞涩”所带来的意外观赏美感及其背后深义,用“弱德之美”“精神的原乡”“诗意的生活”等来揭示两者相融后给各自所带来的审美增值。作者强调“文学纪录片的走红不是意外”。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喧嚣的电子多媒体时代,“比任何时代都更容易觅得知音”。而力推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学纪录片的走红,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评委推选意见: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出当下社会发展实践中对民间美术传承发展十分不利且各种令人忧心的现象,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系统化地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利用民间美术的建议。作为短评,言之有物,切中时弊,语言恳切,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短小精悍,直言当代书法批评存在的两种弊端,一是丑化矮化批评对象的“美人痣”式批评,一是自我吹捧、相互谩骂的“党同伐异”式批评。作者意在匡正时弊,激浊扬清,并从学理上强调了书法批评的重要性、书法批评家的重要作用以及书法批评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当下书法批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评委推选意见:作者敢于拆穿文艺评论繁荣表象背后的弊端,提出文艺评论要有紧贴作品的研究、平实自然的语言、真诚坦率的态度,这样才能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避免创作者不买账、读者不认可的尴尬境况,回归文艺评论该有的样子。文章文笔犀利,观点明确,读来痛快。艺批评要转作风改文风开新风
文艺批评的“转作风”,根本要求就在于“贴近实际、深入民众”。具体而言,应在基点下移、节点前移、焦点深移方面下功夫。通过“焦点深移”来感知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这是我们“转作风”的根本目的所在。批评的“改文风”首先要有的放矢,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对批评对象要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批评对象进行阐发后可能产生的实践效果给予正确的评估。其次要开门见山,这意味着文艺批评不仅要直截了当,而且要登高一呼。三是要鞭辟入里。人们对文艺批评的不满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不痛不痒的言辞、若明若晦的理念、似是而非的主张、欲言又止的态度不满意。没有“鞭辟入里”的文风改进,我们的文艺批评难以胜任这个使命。四是要著叶知秋,这就要求批评能“窥斑见豹”,对于创作有全局性的启示;要求批评能“望月知潮”,对于创作有预见性的提示。“开新风”作为文艺批评的价值追求,不是为新而新、跟风追风,而是作风转换、文风改进的瓜熟蒂落和水到渠成。批评能否“开新风”,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也不是“狂飙为我从天落”;“开新风”将是一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云舒云卷、潮涨潮落的艰辛探索。在这个探索中,我们的批评要做到温故知新、推陈出新、求是创新。文艺创作的进步离不开文艺评论
和美学研究的推动
文艺创作的进步离不开文艺评论和美学研究的推动,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的形成是文艺创作、文艺评论、美学研究合力作用的结果。我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立足的是古代,关注的却是当下。在我看来,我们的文艺评论既应注重对古代文艺评论和美学传统的发掘,又应注重对西方文艺评论和美学传统的阐释,目的是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评论和美学话语体系寻求资源。中国文艺评论界和美学界都能感到“啄木鸟杯”的大气与包容,它关注的正是更大的文艺评论系统和美学系统,意在鼓励关于古今中外文艺评论与美学的有价值的研究。这是值得赞赏的!以胸怀“国之大者”的敬畏之心
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心中鼓荡凌云壮志,自觉胸怀“国之大者”,新时代的文艺发展要锚定人类文明的未来指向,新时代文艺评论要以中国文艺现代性契合国家需求和民族复兴的大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创作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实现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文艺是共享的,以文化人,更能凝结人心;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但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秩序变化中,文艺往往又成为世界舞台上价值观博弈的载体和文化竞争的场域,从而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牵系,愈加凸显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的功能定位。同时,进一步使新时代的文艺担负起激发全民族共同奋斗意志的使命,这必然凸显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促使每一位文艺评论工作者要自觉胸怀“国之大者”,在心存敬畏中把好评论的方向盘,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文艺批评不仅是创作者的镜子,也是一面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灵魂的镜子。在批评中,我们看见的其实往往不是他人,而正是自己。在优秀的作品面前,批评是一种自发的激情,勾勒出心中理想的文艺图景,在其中洞见对象,也照亮自己。这一刻,无疑是作为批评者最幸福的时刻。同时,在任何时刻,我们还要保持作为批评者的独立人格和话语。“啄木鸟”精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工作的殷切期待,“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才能真正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作为一名艺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文艺评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文艺评论活动,努力发掘大学生文艺评论骨干,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文艺评论人才。 每一届的推优活动,都集中展示了本年度文艺评论中的精品力作,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网络文艺等,范围之广之全,实属难得与少见。在我看来,这一设置,起码有以下三重意义:其一,搭建了文学艺术不同领域交流互鉴的平台,为开阔眼界、改良生态、激活视野起到积极作用。其二,当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宏阔版图,不断更新着我们对于“文艺”的现代性理解。其三,推优工作以年度为单位,汇聚了最具当代性、现实感与公共性的作品,一再彰显了文艺评论的价值所在。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既要端正立场,又要懂得社会科学与文艺理论,以期能够从文艺本身出发,寻找到与时代对话的方式,以自己的努力促进文艺健康、繁荣发展。人人都是评论家,
更需要专业评论的引领
如今可以说“人人都是评论家”,在各种平台以及评论区、留言区、聊天区,人们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评论,为文艺评论自身的发展开创了新形式,开辟了新天地。此时,更需要专业、权威的评论介入、发声,以更好地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作为文艺评论从业者一员,我将以荣获“啄木鸟杯”优秀作品为新起点,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影响更多同仁同道一起,高处着眼、细处入手,倾尽全部心力,让文艺评论绽放出璀璨光彩,焕发出时代生机。